7月14日上午,区委书记崔邦文就安全生产、防汛减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工作深入一线开展实地调研。相关街道及区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 安全生产事关民生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崔邦文...
为全方位多角度做好创城各项工作,河西街道积极行动,明确工作思路,突出重点任务,把创城工作常态化作为提高居民文明素养、推进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以实际行动为创城加码助力。 细排查,压实责任...
褪色的春联,斑驳的木门,房前的老树……这座细腻逼真的微缩景观模型是否让你好似看到了充满烟火气息的故乡老屋。今年45岁的衡水手艺人王伟热衷制作微缩模型,还原老房子。“用微缩模型保留故乡记忆,彰显乡...
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推进。9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浙江、江西考察时,对第二批主题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持续开展好这件“事关全局的大事”指明方向。一起学习。...
“我是党员,让我来!”“我们去小区,看看能做点什么”……11月1日至4日每天上午6点半到9点半在全区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第一时间响应区委安排部署,组织党员干部下沉到居住地...
为进一步便利市民办理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业务,市交警支队在市区上牌需求较高、上牌率相对较低的区域,补充13个电动自行车登记代办服务网点。目前,他们已在全市设置457个网点,并延长登记攻坚...
新时代文明实践不妨从“餐桌革命”做起
据报道,近日,中国百名学者联合发布新时代文明工程倡议书,倡议呼吁全民携手启动有利于健康中国的“餐桌革命”,践行“一分二公三自带”(分餐、公筷公勺、自带筷子),做推动“餐桌革命”的先行者,推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新生活方式,为拥有一个美好的“健康中国”而行动。
文明是人类社会数千年来发展演变的结晶,饮食习惯是文明的重要内涵。人类学家早就发现,原始人学会利用火,将食物从生食变成熟食,从而摆脱茹毛饮血的生存状态,这种饮食习惯的变迁是原始人的一个巨大的时代进步,它标志着原始人的生活品质和文明程度跃升。中国古人有“分餐制”的传统。据史料记载,商周时期国人席地而坐,凭俎案而食。有学者考据大概是在宋明之际,古人从“分餐制”逐渐向“合餐制”演化。当然,无论是“分餐”还是“合餐”,其背后主要是延续尊卑有序而不是健康卫生的考量。
餐饮习惯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卫生,因而是现代文明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在这场突如其来而又来势汹汹的疫情之下,人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人的生命的脆弱和可贵。现代科学早就告诉我们,“餐具亲昵”“不分彼此”“不洁饮食”和“缺少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和不当习俗都会引发健康危机,特别是“病从口入”更容易引起群体性感染的疾病发生,这些问题是现代文明的软肋,亟须通过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新生活方式来加以克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新生活习惯,积极推进文明生态环境建设,这既是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现实启示,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长远要求。
恩格斯曾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历史上的每一次大疫,都是新文明形态出现的契机。风俗的移易绝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戴口罩、勤洗手、减少人群聚集等防止疫情扩散的有效举措做起,从“餐桌革命”做起。封禁的日子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思考得更多更深,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并改善生活习惯,在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人文环境里更好地生活。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疫情既是一场灾难,也是引起全民思考和进步的契机。它教育人们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偏见,强化尊重自然、保护动物的生态文明意识,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只有让每个人都养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文明自觉,我们才能真正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作者:李华,系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